【大意失荊州篇】
家中曾經養過一大缸擁有美麗花色的孔雀魚和紅球(建議分開養,因為牠會吃孔雀幼魚,但孔雀魚鮮少吃同類的孩子),期間我還三不五時就到水族館報到,全為了幫牠們的家打造更加舒適的優游空間,因為,光是看著牠們好似快樂的身影,整個心情也跟著愉快。
2010-7-13我的魚缸(孔雀魚和紅球)
【大意失荊州篇】
家中曾經養過一大缸擁有美麗花色的孔雀魚和紅球(建議分開養,因為牠會吃孔雀幼魚,但孔雀魚鮮少吃同類的孩子),期間我還三不五時就到水族館報到,全為了幫牠們的家打造更加舒適的優游空間,因為,光是看著牠們好似快樂的身影,整個心情也跟著愉快。
2010-7-13我的魚缸(孔雀魚和紅球)
拉「憂鬱症」患者一把
今天早上,一位長相清秀的女子騎著單車向我問路:「請問美術館怎麼走?」我就據我所知引路:「走到五權西路後左轉,直走就會看到,但是有一段路喔,找不到的話妳再問人。」
...那個女孩離去的背影,讓我懷疑她能否了解我的意思而順利抵達?
儘管我並非專家,但那是條我所熟悉的路,當一個人懷疑走錯路的時候(還只是憂鬱),選擇〝求救〞那才是最正確的做法,可避免多走冤枉路搞得自己身心俱疲。
本人對「憂鬱症」的看法
「唉,又過了一天!」…
2006那年冬天,老媽傍晚的時候總愛講上這句話,帶點灰色又時不我予的感覺,無力挽留光陰飛逝的事實,或許說者無意,殊不知身為子女的我聽了心情有多沉重!
數學再差的人也知道-過一天就等於生命中的日子又減少了一天。
但是數學常不及格的我的算法卻是-生命裡又增加了一天。
中午用餐時間自八仙山莊返家,順路轉進庭園景觀餐飲近年發展得好風光的新社
。
轉入跨越大甲溪的龍安橋後,靠著GPS (資料要不時更新喔!) 任何餐廳的名稱及公里數皆能一目了然,但是…去哪一家餐廳才好勒? 跳過先前印象較差的餐廳,再瞧瞧其它順眼的名兒,不久,「桃李河畔」雀屏中選,全因它那如春風拂過般的悠閒意境所招來的緣份!
最近本人迷上了賞鳥,十足是鳥類的粉絲,即使家中已有一對可愛的鳥兒石燕-開開、心心,但看到網路上由專業人士所拍攝好可愛的小鳥照,雖然登山好累,還是忍不住就近上「八仙山」賞鳥 (鳥種眾多) 兼呼吸新鮮空氣。
此「八仙山」可非彼「八仙過海」中的那八位仙人喔,而是日治時代取名自日語諧音山高〝八千〞台尺之意。 <標高2424m>
1913年,日本人認為八仙山上森林資源極具開發價值進而規劃開發,八仙山伐林時代於焉展開。
1927年,八仙山入選台灣八景之一,票選排名僅次於鵝鑾鼻、壽山、阿里山。與阿里山、太平山並稱台灣三大林場。
多年前買了間三房兩廳的房子,格局方正、採光亦佳,唯獨廚房通往後陽台的門讓人費心 ( 總得開兩次門---先開紗門後再開一扇玻璃鋁門 ),真是太麻煩了!雖有心改變,卻不知該換上哪種門才好。
玻璃鋁門後的空間,就因此而浪費了經常使用的機會。
某日出遊發現有人家中安裝百葉窗,才猛然想起幾年前在台中世貿展覽會場拿過的門窗目錄。
[億將公司出品的吉第名窗]
「酒桶山」名稱由來
傳說故事發生在三百多年前,民族英雄鄭成功在一次冬天行軍中(經東勢要到國姓)當夜駐紮於酒桶山,因天寒地凍官兵們苦不堪言,不知如何是好之際,突有一名長者挑來「五桶米酒」給官兵喝,因此官兵們個個免於受凍。一段時日後,鄭成功回程帶了些禮物想答謝長者,卻已不見長者蹤影。鄭成功感念在心,於是將這座山命名為「五酒桶山」以茲對長者的懷念。但相傳下來又年代一久,村民省略了「五」而直稱 「酒桶山」。
據傳,當時地方耆老的說法是:那一位長者其實就是「土地公」,因為他的慈悲救助了官兵們的性命。
鑒於愛犬吉利因為太過迷你,以致無法在花海派對中美美入鏡,一心想彌補上回照像失敗的經驗,更不想與吉利的回憶裡缺席漂亮繽紛的一頁,只希望透過某些拍照技巧能為他的倩影留下完美...。
為此,我決定再走一趟新社花海~ 但是,帶著摺疊椅拍照會不會太搞笑了呀!
有了騎著老爺機車輕鬆遊花海的經驗,此行計畫苦民之所苦,領教開車會帶來哪種不便。
結果證實: 騎機車抄近路果然是既方便又迅速!
~ 得救了~ ! 當秒針不急不徐地走過了2011-11-11 11:11:11這所謂的超級時刻。
不就是過日子嘛,心情卻在剎那間輕鬆不少。
就如聖嚴法師所說的 - "日日是好日", 但每家新聞台為了拼收視率,經常如火如荼的報導各式災難或預言,以致搞到人心惶惶!
2011-10-30(日)
吉利向來就是咱家中老大,但是自從被樓上小孩的跑跳聲響給驚嚇到後,壓力大到每天幾乎都皮皮挫。為了幫彼此舒壓,那就帶他出去跑一跑吧!
但哪裡可以定點玩上一整天?想了好久 ... 飛牛牧場雀屏中選。[若時間充裕的話還可到附近的人氣廟宇 - 銅鑼九華山大興善寺、三義木雕街、勝興車站、龍騰斷橋、西湖渡假村。]
原本擔心假日出遊會來個大塞車,畢竟台灣太小加上旅遊景點真的不多。所幸拜科技進步之賜,有了GPS的帶路之後,此行讓我走來是既順暢又放心!
不久,熟悉的景緻終於映入眼簾,前方倒是多了賣風箏的小販。